4月7日,校黨委書記邊境,教務處、學報編輯部、教務處、圖書館等單位負責人一行來到外語學院《中華文化導論(英語)》課堂調研課堂教學情況。
本堂課,楊柳老師以共有層面的中華民族傳統節日—清明節為主要教學內容,全英語的教學歷數了清明節的起源由來、歷史典故、發展歷程以及節日所蘊含的敬天法祖、慎終追遠的文化傳統。她告訴同學們,這個有著數千年歷史的傳統節日,融通自然節氣與人文風俗,構建了從家族到整個中華民族的共同記憶,是維系我們國家和民族凝聚力的標志性文化符號之一,我們都有責任好好守護它。
在課間的交流中,邊境充分肯定了楊老師對課堂的把握能力,詳細的詢問了課程組成員、課時分布、授課對象、開課時間以及授課體會等方面情況,他對大家說,這門課程讓我們了解到,我們的外語教學可以融入中國故事、融入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可以鑄牢學生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任何語言本質上來說是一種交流工具,承載著鮮明的政治性,要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融入語言類課程教學,體現社會主義教育本質屬性,需要教師們勤學善思、常悟常進,這是一種有著深遠意義的創造性勞動。他勉勵課程組的老師們要不斷加強學習,探索新的教法,拓展課程內容,努力讓《中華文化導論》課程成為學生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投身中華民族復興偉業的動力站。
(撰稿:張曉濤 審核:戴迎峰、易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