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國持續深入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的熱潮中,3月9日下午,“黨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外語教育(學)研討會”在潤良報告廳舉行。本次研討會由校黨委宣傳部、外語學院聯合舉辦。校黨委書記邊境、校黨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王懷崗、研究生院院長何冬蘭、中華民族共同體學院院長姚上海、學報編輯何海濤、教務處副處長楊春洪以及外語學院全體教職工出席會議。會議由外語學院黨委書記戴迎峰主持。
會議在鏗鏘有力的《共產黨宣言(節選)》英、日文誦讀中開幕,外語學院的學生們用集體誦讀的方式滿懷激情地致敬經典,宣示信仰。外語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易立新發表致辭。他代表主辦方向參加會議的各級領導致謝,介紹了本年度研討會前期研討成果,以及外語學院黨政以課程思政建設為抓手推進黨的二十大精神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的情況。
進入分論壇教師代表展示環節,劉永清、劉昕、趙海波、盛莉、周迪芳、呂昊、舒靜等7位教師代表各自闡述了對黨的二十大精神學習的收獲與體會。劉永清老師報告了自己在《英美國家社會與文化》課程教學中融入“四個自信”內容的體會;劉昕老師報告了將優秀中華文化貫穿《英語公共演講》課程建設的實踐;趙海波老師講述了他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與“二十大精神”融入國學課堂教學的思路與做法;盛莉老師報告了日語教研室課程思政推進情況,并介紹了自己在《基礎日語三》課程中采用文化比較方式增強學生文化自信的經驗;周迪芳老師分享了大學英語視聽說教程中巧用重慶救火摩托少年事跡講好中國故事的教學案例;呂昊老師報告了將黨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商務英語專業核心課程建設的研究成果;舒靜老師報告了自己對黨的二十大報告(英語文本)進行情感分析的階段性成果。在眾彩紛呈的報告中,老師們始終圍繞課程思政建設,聚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落實。
姚上海對老師們的報告進行了專家點評,他指出,課程思政建設的兩個主題,一是門門課程都蘊含思政元素,二是每門課程都能找到最適合的思政元素。并結合老師們的報告就如何選取思政元素、如何將思政元素自然融入學科專業課程教學、如何將課程思政內容實現教學的達成度做了細如絲織的評述,引發了與會老師們的心靈共鳴。

姚上海對報告進行點評。灑玉潔 攝
在頒獎環節中,邊境為7位分論壇的教師代表頒發了優秀證書。王懷崗、何冬蘭、何海濤、楊春紅分別為最佳課程設計獎獲得者盛莉、最佳課程思政創意獎獲得者周迪芳,最佳思政主題融入獎獲得者趙海波,為最佳思政理論探索獎獲得者呂昊頒獎。

邊境為獲獎教師頒獎后與其合影留念。灑玉潔 攝

職能部門領導為獲獎教師頒獎后與其合影留念。灑玉潔 攝
最后,戴迎峰做了小結。他說,相比第一屆課程思政研討會,老師們報告的內容更多從說課轉向研究,這是課程思政工作水平提升的體現。近日,邊境同志和職能部門領導來學院調研工作時,與老師們共同研究外語教學中的課程思政和貫穿鑄牢主線工作,并提出了四個方面的工作思路和具體要求。我們要按照校領導的要求,繼續抓好隊伍、建好平臺、優化制度,用黨建成果推動課程思政和鑄牢工作繼續走深走實,形成更豐碩的成果。
文/徐盈秋,圖/灑玉潔,責編:戴迎峰 審核:戴迎峰 上傳:王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