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11月29日基層團校閉幕式的圓滿舉辦,我院第七期基層團校培訓班的帷幕也緩緩降落。各實踐小組提交了他們的實踐作業,日記、視頻、照片中充溢著他們對中國共產黨和中南民族大學的熱愛。


第一實踐小組于11月9日參觀我校民族學博物館。走進民族學博物館,走近民族的故事。他們認識到,在古與今的穿梭中,看似不言的文物,其實都寄托了不同時代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作為青年學生的我們,也應該不忘歷史,牢記使命,民族之間心連心,共創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我校自1951年建校以來,秉承篤信好學,自然寬和的校訓。從上世紀五十年代中央民大的中南分校,到如今擁有學士,碩士,博士完整學位體系的一流本科大學,我校一路上聽從黨的領導,跟隨黨的腳步,在建國之初投身國民教育;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不怕困難,不懼挑戰;在改革開放時期激發潛能,大放異彩;在如今的新時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砥礪前行,折射出了一代又一代民大人自強不息,艱苦奮斗的寶貴精神品質。
我校的發展史,其實就像我國發展史的一個縮影。中國自建國以來,懷有雄心壯志。為了人民的幸福,在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上勇敢嘗試,雖然遇到困難,但從來沒有放棄。在改革開放的新時期,我國黨政軍民一齊抓住機會,發揚敢為人先,敢闖敢試,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精神,拼出了一條復興之路。民大和我們的祖國一樣,正走在同一條復興的道路上。
第六實踐小組采訪了我們外語學院的優秀老教師歐陽巧林老師,歐陽巧林老師首先講述了她在民大工作過程中切身感受到的民大在國家黨團影響下的變化。歐陽老師認為,現在黨團的學生非常積極,黨員和黨員干部多了起來,并且逐漸年輕化,這反映了更多青年學生更加愿意跟隨黨的步伐。歐陽老師還提到,現在的學校黨支部建立的很好,體制機制都很完善。


第九組的組員們進入圖書館,參觀校史館,來到吳澤霖教授的雕像前,瞻仰偉人,學習偉人。他們秉持“篤行好學,自然寬和”的校訓,他們在實踐中得到真知,領略到黨的關懷,學校的力量。


“小時候,我仰望著你;長大了,我追逐你。于黨,我們是新生的時代力量;于國,我們是青春的代言人。新時代新氣象,黨的十九大精神號召著我們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我很榮幸能成為一名共青團員,為他人他物獻一份力;我也很榮幸能成為一名班級干部,為同學老師做一些事;更榮幸的是成為實踐小組的一員,更深入地學習黨史校史。如此幸運,今天學到了好多與黨有關的我未曾了解的事物,對我們的校史有了更深程度的了解。我會繼續學習黨史校史,爭做時代新人。”第九組的組員們在日記中這樣寫道。

“開展‘學黨史、學國史’活動,了解中國近代屈辱史和黨的奮斗史,黨史、國史是中國共產黨和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精神動力。通過開展學習黨的歷史知識,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英雄模范事跡的教育,培養青少年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的感情,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這是第十三實踐小組的部分日記內容,心向黨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做一名合格的民大人,是他們的決定。在民族博物館里駐足,在黨宣傳欄前留步,把黨的影子,把民大的歷史都看在眼里,把精神記在心間。

外語學院第七期基層團校雖然已經落入尾聲,但是使廣大青年學生樹立愛黨、愛國、愛校的意識,這正是基層團校的舉辦意義所在。百年政黨,七秩民大。我們的黨不斷強大,我們的民大不斷輝煌,而我們也在成長,成為新時代的棟梁。
(審核:陳曉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