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娜融
“我會將我的輔修比喻為‘秋雨中的豐收’,正如在綿綿細雨中踏著泥濘勞作一樣”,余云霞在談及完成輔修時,眼中滿是對于收獲頗多的喜悅。她通過輔修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斷汲取知識,提升自我。
興趣之始,延續本心
任何一種興趣都包含著天性中有傾向性的呼聲,也許還包含著一種處在原始狀態的天才的閃光。
余云霞主修專業為法學,在提到選擇輔修英語的原因時,她沒有絲毫猶豫,對自己的規劃有著十分清晰的認知。其一,余云霞有考研的準備,想取得一份理想的考研英語成績;其二,語言學習是她的興趣所在,她希望能夠通過輔修英語將她的興趣轉化為特長;其三,由于高中時期英語能力不錯,不想讓英語“荒廢”掉;其四,她希望通過輔修英語多多了解外國文化,擴展見識,擴寬眼界。
初入新始,迎風展翅
一場不平凡的相遇,必將產生一場的美麗的邂逅。余云霞用兩年余時光完成了一次與英語的美好約會。
在選擇輔修之初,余云霞就意識到這將是異常辛苦的。她述其體驗正如在綿綿細雨中踏著泥濘勞作一樣。當她明確知道自己在進步的時候,她感到那種前所未有的豐收般的滿足感,這也是她堅持走完輔修之路的原因。
自輔修以來,余云霞開始用更多的時間學習英語,并且會對生活中出現的英文愈發敏感。例如在看到食品、化妝品包裝上的英文時,她都會留心觀察、閱讀它們;在閱讀外國小說時,她糾正了自身過于依賴譯文的問題,并嘗試著去感受英語原本的魅力。除此之外,她還在輔修的過程中獲得了無比珍貴的友誼。
輔修課程給余云霞帶來了很大的幫助。她了解并學習了許多外國文學作品。她個人非常十分喜歡的一首詩是愛倫·坡的《致海倫》,后來,她又了解到了他的另外一首詩歌——《安娜貝爾·麗》。在后期輔修畢業論文寫作之時,余云霞也以這首詩歌為靈感,對她最喜歡的《洛麗塔》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最終順利完成了畢業論文《論小說英譯漢中的詩意保留——以<洛麗塔>首、次兩段的翻譯為例》。
在興趣的追求路上,余云霞還邂逅了一段難忘的友誼。余云霞說:“她是我在輔修班認識的。她是一位優秀上進、活潑開朗的女孩。念英語句子時,她總是抑揚頓挫,停頓得當,如同誦讀詩歌一般。綜合英語課上,她坐在前排,積極舉手發言,和老師互動,落落大方。她身上有非常多的閃光點值得我學習,我希望能夠和她一起奔向光明的未來。”
乘風破浪,水滴石穿
通向終點的道路必將布滿荊棘,追求夢想的征程必將洗禮風雨。面對輔修后空閑時間越來越少的問題,余云霞首先調整了自己的心態:付出得多,也必然有更多回報。在具體實踐方面,余云霞會先把緊急且容易完成的任務先完成;對于那些比較難的任務,或者長期性的任務,就每天都做一點。而對于一些難而緊急的任務,可以適當尋求幫助,比如知網、老師、同學、其他學校的朋友們等等。
在輔修過程中,余云霞遇到的比較難以解決的問題就是主修和輔修的考試時間的沖突。在老師和學長學姐的幫助下,她找到了解決方案,就將重心放在了主修課程考試的備考上,后期再申請輔修課程考試的補考,且補考不會影響申請輔修第二階段的學習及雙學位的獲得。
回憶歷程,輔以前行
選擇輔修,這在余云霞的大學生活中添上了特別的一筆色彩。在采訪時,余云霞對沈曉華老師表達了真切的感謝,她也提到小至字母大小寫問題,大至引文翻譯問題,沈老師都會為她一一修正。
最終,余云霞在考研英語中取得了70分的成績,今年考研英語一較難,若非長期堅持學習英語,也許就會在考研中“為英語所困”。
是否輔修是一種選擇,是否追求愛好也是一種選擇。余云霞是個對自己的目標和安排有清楚認知的人,她將對英語的喜愛轉化成了利器,助自己更好地實現目標。
(編輯:李娜 審核:陳曉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