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上午7時50分,大英一室八位老師來到改造后試用的10-302智慧教室,旁聽劉純老師的常規大學英語課。該堂課的主要教學目標是課文內容講解,涉及作者身份背景、文章思想、語言風格、語法規則。劉純老師采用的focusky軟件制作課件,將復雜枯燥的語言知識點靈活的串聯起來,屏幕筆記用思維導圖方式導入,有效的抓住學生的知識興奮點。劉老師課程講授過程注重語音語調的運用,通過自己的標準化發音及準確表達,為學生做出了示范。課后老師們又與劉老師交流了教學設計的理念及指導思想。劉永清老師表示:“劉純老師上課精神飽滿,吐詞清晰。在課文講解中結合英語閱讀技巧的說明,做到了學以致用。”鄧琛老師則幽默表示:“品嘗了劉純老師的‘精神食糧’,我手里的‘菜’頓時不香了。”

課后,劉純老師介紹了其帶領的新視野課程改革團隊。該團隊采用“大語言課”形式,響應“新文科+課程思政”的號召,以“語言本體+社會現象+人文素養”為模塊,每個單元安排三次課完成,大體滿足A班中的三類不同的學生的訴求——“功利型的應試者”、“延伸型的拓學者”和“文科融合型的追求者”。今天的教學是本單元的第一次課,緊扣課文文本,做深度閱讀分析;第二次課計劃以拓展性內容為主,將在“美的真諦”這一主題下,向學生提供包括China Daily、 BBC新聞、紐約客期刊、經濟學人雜志、TED或者其它英語原版原汁原味的材料(所有材料經過授課教師精心挑選,以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標準),用于做閱讀寫作訓練、或聽說協調訓練;第三次課則將在同一主題下,以中西方歷史的共現為背景,講授“人文素養”相關內容,結合今天授課的單元——“美”的主題,介紹并比較中西式審美的變遷。每個單元計劃用三次課完成,其中后兩次課則根據情況,加入學生的觀點分享,每次約20分鐘。
之所以采用以上思路教學,是其團隊教師分析了學生的學習需求(多數A類學生大一便通過了四級考試)及學生的選課意向(仍然選擇留在大學英語課堂,而非其他拓展課程),落實了因材施教及階梯式教育理念,保證課堂有效教學,促進學生英語水平持續提高。同時劉老師又指出,團隊老師們在確保課程框架的統一建構下,可以自主的根據自己的特長和偏好,調整教學內容。
活動結束后,魯莉老師在交流群里表達,“聽完劉純老師的課,收獲滿滿。一方面課文內容講得深入淺出,對于字里行間的意義分析很透徹,不是流于表面,有難度,有深度;另一方面課件制作精良,頁面內容清晰,結構一目了然,希望有機會能再向劉老師多學習學習。”
本活動也是外語學院第四黨支部黨員聯系群眾系列活動之一。
(撰稿:王靜 審批:皋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