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8日下午,上海大學理學院常務副院長張登松研究員為我院師生做了題為《高效抗中毒脫硝催化劑的設計與性能》的學術講座。學術講座由孫杰院長主持,多名教師和40余名研究生同學參加。
首先,張教授介紹了氮氧化物(NOx)的環境危害,它是導致酸雨、光化學煙霧、霧霾等環境問題的重要根源,對生態系統以及人體健康構成巨大威脅。緊接著,張老師介紹了目前應用最為廣泛的煙氣脫硝技術——氨選擇性催化還原(NH3-SCR),強調高效的脫硝催化劑是該技術的核心。其中,V2O5-WO3(MoO3)/TiO2商業催化劑廣泛應用于燃煤電廠的煙氣脫硝,但是其溫度窗口較窄(300~400℃),不適用于垃圾焚燒、鋼鐵、水泥、化工等非電行業的低溫(<300℃)煙氣NOx凈化。此外,非電行業煙氣中的SO2、堿金屬、重金屬加劇了催化劑中毒失活。隨著國家對非電行業NOx排放標準的日益提升,亟待開發適用于非電行業的低溫抗中毒的NOx凈化催化劑。針對非電行業煙氣NOx凈化催化劑易中毒失活的關鍵科學難題,張教授課題組經過長期的攻關研究,提出了以保護位抑制催化劑中毒失活的新理念,即通過對活性位和保護位的耦合與調控,發展了對SO2、堿金屬以及多重復合毒物有抗中毒作用的NOx凈化催化劑,并揭示了其抑制中毒作用的新機制,有效克服了煙氣復雜組分對催化劑造成的中毒效應,顯著提升了NOx催化凈化效率和穩定性,形成了高效穩定的NOx催化凈化新技術,為非電行業NOx減排應用奠定了科學基礎。報告結束后,同學們踴躍提問。張老師對大家感興趣的問題,進行了仔細解答。

張登松,博士,研究員,上海大學理學院常務副院長。2018-2020年連續三次入選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愛思唯爾),2020年入選全球高被引科學家(科睿唯安)。主要圍繞環境催化科學與技術開展了一系列開創性工作,已獲授權國家發明專利70余項,以通訊作者發表170余篇SCI論文,H因子71。曾榮獲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上海市科技進步二等獎、上海市技術發明二等獎等多種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