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17日下午,陜西科技大學環境學院王傳義教授應邀在校學術交流中心為我院師生做了題為《光催化中的缺陷工程與表界面化學》的學術報告。學術報告由資環學院院長孫杰教授主持,資環學院和化材學院的師生80余人參加了本次報告會。
以太陽能為驅動力的光催化技術被認為是解決環境污染以及能源短缺的最為理想的方法之一,但其大規模工業化應用仍然受兩個瓶頸因素制約,即材料的光響應范圍和光子利用率,而這兩個因素與材料的結構和表界面過程緊密相關。圍繞這個問題,王傳義教授課題組在光催化材料缺陷微結構調控和表界面化學方面開展了一系列工作。在本次報告會上,他系統地給我們介紹了其課題組在光催化材料缺陷微結構調控方面地研究進展,具體報告內容包括:(1)通過熔鹽法可控合成雙缺陷修飾的鈦基鈣鈦礦類光催化材料,并揭示了活性與形貌、表面缺陷等微結構的關聯;(2)通過缺陷工程獲得全光譜響應的鈦基鈣鈦礦類材料,發現了其對氮氧化物轉化表現出優越的活性;(3)將缺陷結構引入到新型有機聚合物光催化劑石墨相氮化碳(g-C3N4)上,證明合適的表面缺陷微結構化學調控可以作為一種有效手段改善光催化材料的吸光性能、改變表面反應路徑,進而提高光催化反應的活性;(4)利用非線性激光光譜,結合分子探針,實現了光催化材料的表界面微觀過程的分子水平探索。

王傳義教授的報告從材料改性入手,為高效太陽能利用解決環境與能源問題,提供了新的思路。如會者普遍認為,王教授的報告深入淺出,內容豐富。他報告的這些工作,有利于于深刻理解光催化機理,并為其實際應用提供了理論基礎。
王傳義教授是德國洪堡學者、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國際先進材料學會會士、中科院“引進海外杰出人才”計劃入選者、中科院特聘研究員,目前擔任陜西科技大學特聘教授、環境學院學術院長。他還應邀擔任Environmental Chemistry Letters (Springer) 副主編、Scientific Reports 等8個國際刊物編委和客座編輯。已經在Chem. Rev., J. Am. Chem. Soc., Nat. Commun., Angew. Chem. Int. Ed.等專業權威刊物上,發表論文290多篇(個人H指數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