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28日,我院2021、2022級文物與博物館學專業本科生在高晶晶、胡飛老師的帶領下,赴杭州開展專業實習。實習旨在深化對江浙地區在中華文明起源中的重要地位及其文化特色的認識,同時了解博物館陳列的基礎概念、工作流程、設計理念等相關知識。

26日,文博師生一行參觀了南宋德壽宮遺址博物館。該館依托德壽宮遺址而建,重現了“金爵觚棱曉色開”的氣象,是集保護與收藏展示為一體的遺址專題博物館。該館創新敘事方式和傳播語言,展區采用CAVE空間投影、3D互動裝置、數字投影、交互AR等多種方式,展示不同時期的德壽宮遺跡及皇家宮殿建筑風貌。同學們進一步感受了科技賦能展陳的力量,在如何借助科技手段打造原真性、即時性和沉浸式觀展效果上也有了切身體驗。
27日,文博師生參觀了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良渚遺址。習近平總書記曾兩次親赴現場調研、多次就良渚遺址保護和申遺工作做出重要指示。通過在良渚博物院的觀展及對良渚古城、瑤山遺址的現場勘察,同學們驚嘆良渚文化農業的發達、古城的宏偉、水利工程的龐大、玉琮雕刻的精巧,同時對中國新石器時代晚期環太湖流域曾經存在過的以稻作農業為經濟支撐、出現明顯社會分化、具有統一信仰的區域性早期國家有了直觀的認識,明晰了良渚何以作為圣地,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
28日,文博師生一行來到浙江省博物館之江館區,重點參觀了曾榮獲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獎的“浙江一萬年——浙江歷史文化陳列”。展覽首次對浙江一萬年歷史文化譜系進行全面系統梳理,通過對萬年上山文化世界稻作農業起源、良渚文化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千年宋韻解讀浙江文化密碼、百年南湖紅船傳承紅色根脈等專題的展示,解碼浙江文化基因。同學們在這里進一步讀懂何以浙江、乃至何以中國的宏大歷史命題。
實習期間,高晶晶、胡飛老師還走訪了在南宋德壽宮遺址博物館工作的林玉婷、在杭州市考古所工作的翁倩等文博專業校友。
本次專業實習主題明確、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文博師生在實踐中追尋文化根脈,厚植愛國情懷。同學們增強了專業認同,立志在未來的學習中,不斷提升策展、考古等專業技能,以期更好投身文物保護利用與文化傳播事業,講好文物背后的故事,讓文物真正活起來,使之成為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深厚滋養,成為擴大中華文化影響力的重要名片。
(責編:張敏;審核:王璐璐;上傳:袁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