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晚,社會學系“群學會社”第八期讀書會在學院八角樓會議報告廳舉辦。讀書會由高婕老師組織領讀,中南民族大學2023級社會學系本科生崔智博主持流程,華中師范大學2024級社會學系碩士生魯榮濤、中南民族大學2022級社會學系本科生黃茗越、中南民族大學2022級歷史學系本科生曹瑜作共讀分享。
本期讀書會組織共讀了著名漢學人類學家、歷史學家賀蕭(Gail Hershatter)的《記憶的性別:農村婦女和中國集體化歷史》。
讀書會通過前期宣傳繼續堅持達成“跨級–跨校–跨學科交流”,吸引社會學、歷史學、文物與博物館學、民族學、法學、人類學等專業各年級的本科生、研究生參加讀書會,另有華中師范大學、武漢大學等周邊高校學生前來參與。本次讀書會內容充實,思想有深度、同學們參與積極。
在引入環節,崔智博對本次讀書會流程和領讀人以及各位共讀人所匯報內容進行了簡要介紹。共讀分享環節,三位共讀人和領讀人高婕老師依次分享:黃茗越結合本書內容進行深入分析,從社會勞動分工、公域和私域的互動、社會性別和婦女集體記憶敘述三個角度進行分享;曹瑜則從口述史和微觀史方面進行延伸,介紹了口述史和微觀史作為史學研究方式的出現背景,爾后梳理比較了中西古今微觀史寫作的異同和西方微觀史作品進入我國后的發展。

魯榮濤則從性別與勞工研究和敘事與記憶社會學兩個角度進行深入報告,以鞭辟入里的分析和拆解相關文獻,向同學們縱深地介紹了文本分析研究如何深入。最后高婕老師從性別史和社會記憶研究兩個角度帶領大家進入了更深層次的解讀分析,其中,社會如何記憶和性別作為一種“不斷變動的處境”兩個主要話題引起了同學們的進一步思考。
讀書會后,大家紛紛表示受益匪淺,將繼續積極參與讀書會相關內容,通過閱讀和交流不斷將理論學習、內化,不斷提升能力、拓寬視野。(責編:盧飛,審核:方長明,上傳:楊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