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響應國家“一帶一路”戰略,推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走深走實,在文物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由我院陳祥軍院長主編、庾華教授執行主編、文博專業22屆畢業生高睿澤(現南京大學歷史學院碩士研究生)與李怡欣(現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學院碩士研究生)撰寫的文博考古科普讀物《絲路流光:絲綢之路上的文物傳奇》于近日付梓并出版發行, 喜馬拉雅有聲讀物同步上線。該書是整套五本“絲路文物科普叢書”的開篇之作,也是國家社會科學基金 2023年冷門絕學研究專項學術團隊項目“絲路古道新疆段遺跡考察與中華民族‘三交’史文物文獻整理研究”(項目編號:23VJXT016)的階段性成果。

《絲路流光:絲綢之路上的文物傳奇》(以下簡稱《絲路流光》)以反映絲路文明史為中心,遴選20件與絲綢之路密切關聯的文物,從“政治制度”“社會生活”“文化交流”和“宗教信仰”四個角度出發,形成了夾敘夾議、圖文并茂的20篇嚴謹準確的科普文章,融會貫通多個領域的文化知識,集中闡釋了絲綢之路上中外交流與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
全書共分為序章、漢唐風流在、萬家燈火明、天下皆膠漆、宏愿不曾墮和尾聲六個單元,綜合性地向讀者呈現異彩紛呈的絲路文化,塑造“站在中國觀世界”的廣大格局。在編寫中廣泛采用前沿研究成果,嚴格遵循歷史學、考古學和文物學等學科的研究思路,直面復雜的知識體系,著重體現多學科融合的學科思維與研究方法。該書的出版是當前響應國家“一帶一路”戰略開展科普工作的最新成果,也是文博專業開展科普工作的又一次成功實踐。
據悉,“絲路文物科普叢書”將在未來兩年內由文物出版社陸續出版,由陳祥軍、庾華、高晶晶、丁蘭、胡飛、李雪婷、高睿澤和李怡欣組成的編委會,攜手中南民族大學的文博學生和南京大學、浙江大學等國內高校的研究力量,力爭做出高水平的科普讀物,用文物講好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故事。
(責編:高晶晶,審核:張敏,上傳:袁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