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4日上午,由中南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民族學博物館)院長陳祥軍教授擔任首席專家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冷門絕學研究專項學術團隊項目“絲路古道新疆段遺跡考察與中華民族‘三交’史文物文獻整理研究”開題論證會在中南民族大學學術交流中心三樓第四會議室舉行。
開題論證會特邀武漢大學歷史學院黨委書記劉安志教授擔任專家組組長,邀請新疆師范大學社會文化人類學研究所崔延虎教授、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呂恩國研究員、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肖小勇教授、華中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宋亦簫教授、中國藏學研究中心歷史研究所梁俊艷研究員、中南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閆天靈教授等為專家組成員。湖北省委宣傳部理論處副處長易凌云,中南民族大學校黨委常委、副校長方德斌,科學研究發展院副院長蔡燦武,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書記錢文彬、副院長方長明等出席論證會。出席本次開題論證會的還有中南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科學研究發展院和項目子課題負責人、團隊成員等30余人。

開題論證會開幕式由科學研究發展院副院長蔡燦武主持。方德斌副校長代表學校致辭,他對與會專家學者的蒞臨指導表示熱烈歡迎和由衷感謝,特別指出陳祥軍教授團隊成功獲批冷門絕學項目,是學校科研工作的一項重大突破。錢文彬書記代表學院向與會專家學者表示歡迎,對學院基本情況作了介紹,他指出本課題的開展必將有助于提升學院科研和青年人才培養工作。易凌云副處長充分肯定了該項目的理論性和前瞻性,向陳祥軍教授團隊表示祝賀,并預祝圓滿完成研究任務。

專家指導組組長劉安志教授主持開題論證環節。項目首席專家陳祥軍教授從課題的學術意義、學術價值及研究現狀,主要問題、研究對象和研究的主要內容,預期目標與成果,總體思路、研究視角和研究路徑,總體進度安排與團隊成員具體任務分工等方面向專家指導組進行了詳細匯報。陳祥軍教授指出,該項目擬在傳統絲路研究基礎上,聚焦中華民族“三交”史視角下的絲路古道新疆段文物文獻資料整理與研究,關注國家重大關切問題、邊疆穩定與文化安全問題。
項目專家組對陳祥軍教授獲批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冷門絕學研究專項學術團隊項目表示熱烈祝賀,高度肯定了該課題的學術價值和現實價值。圍繞項目研究內容,各位專家進行了細致、認真地咨詢與評議,并對課題重點、難點、研究路徑和下一步努力方向提出建議。呂恩國研究員對項目團隊的組成結構表示肯定,并圍繞“古道”的細化和文化交往交流兩方面問題對項目下一步的開展提出希望;崔延虎教授結合自身民族學人類學的專業背景和從事資料編纂的心得,提醒項目組今后應注重對既往研究成果的繼承和突破,特別還應借鑒國外學者的視角,他還強調在研究中應將文物文獻與人聯系起來,同時注重新疆段內部不同群體以及新疆與周邊地區多層次、網絡狀的“三交”內容;肖小勇教授肯定了項目兼具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在指出項目面臨的挑戰的基礎上,圍繞今后工作提出若干疑問和具體建議;宋亦簫教授認為該項目前期基礎好、角度新穎、課題組成員結構合理,建議對子課題標題、內容作進一步統一規范調整,并予以具體化呈現;梁俊艷研究員從少數民族歷史文化的角度談了十分詳細的體會和建議;閆天靈教授指出應注重考古資料與文獻資料的互補性,并建議在考察實踐中將時間維度置換成空間維度,以此提高效率。

劉安志教授作總結講話,他指出項目獲批是“萬里長征邁出了第一步”,今后還要花大力氣去完成,希望項目組認真消化吸收專家們的意見和建議,并強調項目實施應著重在創新、突破上下功夫,確保項目高質量結項。呂國恩研究員和崔延虎教授發表了補充建議。
最后,項目首席專家陳祥軍教授代表項目組對專家組提出的寶貴意見和建議表示衷心感謝,并表示課題組將認真學習領會、充分吸納各位專家的指導建議,進一步聚焦研究問題、思考研究方法、豐富研究內容、細化研究成果。經過三個小時的深入探討,項目開題論證會圓滿結束。

(責編:王瑩;審核:陳祥軍;上傳:袁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