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由2023級社會工作研究生劉晨希、劉思琪、劉宸妤、王亞培組成的寒假社會實踐項目的成員代表赴向陜西省渭南市潼關縣軟籽石榴基地開展實踐調研活動。本次實踐目的在于調研當地石榴籽基地如何在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為當地農民增收致富,大學生能在此過程中積極調動自身能動性,挖掘社會政策如何造福人民。

據學生了解,軟籽石榴原產地突尼斯,2007年從中國農科院引進后在潼關縣開始推廣種植。軟籽石榴營養豐富,含有多種人體所需的維生素C及B族維生素,有機酸、糖類、蛋白質、脂肪以及鈣、磷、鉀等礦物質。果實籽粒大、無核無渣、色紅、味甜、汁水多、口感好,是宴賓饋贈的佳品。該品種果實品質好、產值高、市場行情看好,堪稱農業領域的“軟黃金”,引進種植后,有效增加了當地群眾收入。

1月14日下午,學生們前往參觀了潼關縣金橋現代園區,該園區以專業化、標準化、集色化的理念,開展農業社會化服務,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實行“畜—沼—果—游”四位一體的循環農業模式,是一個以生豬養殖,沼肥應用,軟籽石榴種植及農旅結合的現代農業產業園,年產值 4500萬元。
目前,潼關縣軟籽石榴種植面積已達4.48萬畝,掛果面積1.5萬畝,預計總產量1.5萬噸,年產值可達1.2億元。潼關“軟籽石榴”獲得國家地理標志產品,“潼翔”“籽特軟”等五個品牌先后通過國家綠色產品認證,潼關紅寶石軟籽石榴農民專業合作社石榴基地喜獲“中國優質石榴基地”稱號。以軟籽石榴為主要代表的特色種植產業已經成為該縣農業提質增效,農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主導產業。
軟籽石榴作為一種具有較高經濟價值的特色產業,在促進鄉村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通過實地調研該基地,學生們深入了解軟籽石榴的種植技術、生產加工、市場銷售等方面的實際情況,為鄉村特色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益的參考和借鑒。

在此次實地調研中,學生們采用了多種方法,如實地考察、訪談、田野調查等,不僅了解到軟籽石榴基地的基本情況、種植技術、生產加工、市場銷售等方面的情況;學生們還通過與當地政府、企業、農戶等機構的交流學習,共同探討了軟籽石榴產業的可持續發展途徑。
在鄉村振興背景下,大學生實地調研軟籽石榴基地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在調研過程中,學生們極大地鍛煉了自己的實踐能力、溝通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增強了自身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同時,學生們扎實的理論知識也可以為政府、企業和農戶提供有益的參考和借鑒,推動軟籽石榴特色產業的可持續發展,進一步促進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