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民族共同團結進步、共同繁榮發展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7月9日,學院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學習宣講團前往宜昌市興山縣第一中學,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講會。
宣講團成員胡園園、吳雨陽以“挺膺擔當,書寫鑄牢新篇章”為主題,重點圍繞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新成就、新要求,以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提出過程、時代意義,結合中南民族大學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競賽、實踐等方面所做出的各項工作及取得的顯著成效;同時,以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優秀畢業生王東海學長的扎根基層、扎根藏區的動人事跡為線索,力爭用“青言青語”講深、講透、講活理論知識,讓民族團結故事深入人心,用親身實踐彰顯青春擔當,奮力書寫青春為中國式現代化挺膺擔當的新篇章。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昭君出塞的故事是民族團結佳話,興山縣作為昭君故里,更是昭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鑄牢宣講團來到宜昌市興山縣,深刻體悟到昭君文化所展現出來的“和美”之美正是中華民族共同體“和合共美”之美。

本次民社學院昭君故里實踐隊除在興山縣第一中學開展宣講外,還前往興山縣昭君村和全省民族團結進步示范村賀家坪進行實地參訪,在宣講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同時開展紅色文化教育,感悟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
(責編:張敏,審核:王璐璐,上傳:袁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