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晚,我院“同心石榴籽”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學習實踐宣講團讀書分享會在圖書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閱讀空間成功舉行。學院黨委書記錢文彬,黨委副書記王璐璐,學工辦副主任兼宣講團黨支部書記袁磊,宣講團團支部書記席鈺萍等出席活動,宣講團成員、學院學生代表以及畢業生代表參加。

本次讀書分享會緊密圍繞《中華民族共同體概論》教材開展,以實踐促學習,以閱讀強認同。活動現場,首先舉行了“跟著《概論》教材走中國之尋訪家鄉‘三交’印記”活動頒獎儀式和授牌儀式。與會領導為在活動中表現突出的同學頒發榮譽證書與“三交印記牌”,充分肯定了同學們返鄉開展調研、深度挖掘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故事的成果,并鼓勵其將實踐成果常態化、品牌化,持續講好新時代民族團結進步故事。
在優秀作品展示環節,來自不同年級和專業的18位學生代表依次分享返鄉調研成果與學習體會,講述家鄉中蘊藏的民族團結印記。2024級民族學學生拉珍以布達拉宮為例,結合實地走訪與文獻梳理,深入剖析這座融合藏漢文化與宗教藝術的宮殿所承載的民族團結精神,展現出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歷史傳承與現實政策中的深厚根基。2023級社會學學生張湛岳則以中國錫伯族博物館藏“錫伯軍民西遷戍邊路線圖石刻”為切入點,講述錫伯族西遷戍邊的動人歷程,彰顯各民族在共建家園中的凝聚力與責任感。這些源于真實生活的故事,借助圖文視頻生動呈現,以“小切口”映射“大主題”,讓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更加具象鮮活。

在交流環節中,參會成員圍繞如何將理論學習與社會實踐深度融合進行了熱烈討論。王璐璐副書記帶領大家回顧了宣講團的發展歷程,并寄語青年團員與黨員——希望大家在“同心石榴籽”宣講團的平臺上繼續傳承責任與擔當,在實踐中學到真知,將《概論》中的理論內化于心、外化于行,讓“三交”故事和文化遺產真正“活”在當下、傳播于青年之間。她表示,這不僅是民社學子應有的使命,更是新時代大學生,尤其是黨員和團員的責任所在。希望宣講團在學院黨委的關心指導和老師們的支持下不斷發展壯大,成為大家回憶大學、回望青春時的一段高光記憶,也成為民社院思政育人工作的一張亮麗名片。

據悉,“跟著《概論》教材走中國”項目自2024年1月啟動以來,得到了廣大師生的積極響應。本次“尋訪家鄉‘三交’印記”活動共收到172份作品,從中評選出獲獎作品66項,涵蓋青銅器、石碑、遺址等多個類別,打卡點涵蓋全國31個省市區(不含港澳臺地區),充分展現了中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深厚歷史脈絡。經專家評審和實踐打卡成果綜合評定,最終評出一等獎10項、二等獎15項、三等獎20項、優秀獎21項。參賽學生來自民族學、社會學等多個專業,覆蓋本科至研究生不同年級,集中體現了我院青年學子在“走家鄉、尋三交、鑄認同”的探索實踐中展現出的扎實功底與昂揚風貌。
未來,我院將著力深化“同心石榴籽”宣講團品牌建設,推動實踐育人與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的深度融合,引導廣大青年堅定理想信念、增強國家認同,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中挺膺擔當、書寫青春答卷。(責編:袁磊,審核:王璐璐,上傳:楊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