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份以來,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民族學博物館)師生員工通過線上線下全覆蓋參觀學習正在北京民族文化宮展出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文物古籍展。該展覽具有很強的國家意識、政治意識和文化自信意識,引起師生強烈反響。文博專業(yè)與博物館師生黨支部通過視頻觀展、實地參觀、座談討論、主題黨日活動等形式,熱烈討論并積極交流學習心得體會。
黨支部書記林毅紅表示,通過實地參觀,深受啟發(fā)和教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文物古籍展具有鮮明的時代性、主題性和專業(yè)性,主題突出,單元清晰,展示形式多樣,動靜結合,數字化運用生動,有利于引導各族群眾牢固樹立正確的中華民族歷史觀和中華民族共同體理念,具有引領性、示范性、標桿性和導向性。通過實地觀展,深刻認識到博物館在賡續(xù)中華文脈、講好中華民族共同體故事、推動中華優(yōu)秀文化創(chuàng)造性轉化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中的重要作用。作為文博人,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將切實擔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文博責任,用文物的力量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嵌入并貫穿于博物館工作的全過程、全方位、全領域。
黨支部副書記高晶晶表示,通過觀展更加深刻領會了中華文明“五個突出特征”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密切聯系,更好地認識“兩個結合”特別是“第二個結合”的重大意義,進一步認識到文物古籍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加強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中的重要作用。作為一名高校博物館專業(yè)教師,將充分發(fā)揮專業(yè)優(yōu)勢,聚焦鑄牢主線,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日常教學,用課堂講好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故事。
其他教工黨員也紛紛談體會、悟思想。丁蘭老師表示,要深入挖掘考古材料中的中華文化融合因素,在教學中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形象、具體、豐富地展現,將教書育人落到實處。胡飛老師認為,作為一名從事文博教育工作的高校教師,需要啟發(f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中華民族歷史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師生共同投身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藍李丹老師提出,作為一名博物館工作人員,要始終牢記新時代共產黨員的責任與擔當,在未來的工作中,將繼續(xù)充分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協同館內志愿者講好中國故事。張敏老師表示,將認真學習博物館聚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主線的辦展經驗和做法,努力做好今后的博物館工作。劉婷老師表示,作為一名高校文博教師,將充分發(fā)揮專業(yè)優(yōu)勢,聚焦鑄牢主線,讓文物活起來,用文物來連接古今,和古人對話。
學生黨員也紛紛熱議文物古籍展。支部組織委員李金旋表示,作為一名大學生,要加強學習,將專業(yè)論文與深刻挖掘文物古籍的文化內涵結合起來,探尋民族團結的文化根脈。支部宣傳委員呂甜甜說,作為文博專業(yè)的學生,深知文物中所蘊含的歷史內涵是巨大的,要想講好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就要研究文物背后所暗藏的豐富信息,發(fā)揮文物所具有的極大吸引力,探尋中華文化的根基。
(責編:楊科,審核:林毅紅,上傳:楊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