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強化黨建引領學術發展,深化民族學專業研究,6月12日,民族學博士黨支部以“田野與寫作經驗分享”為主題,舉辦研究生學術沙龍活動。黨員劉曉靜同志和趙金寶同志作為主講人,圍繞田野調查經歷與論文寫作過程展開專題分享,為師生帶來一場兼具學術深度與黨建特色的知識盛宴。
作為深受非遺文化熏陶的中國少數民族藝術專業博士生,劉曉靜同志將黨員“深入群眾、求真務實”的精神融入田野調查,結合自身在滇西南“邊地”的實地調研經歷,著重強調田野調查的前期準備與安全意識。她指出,進入田野前,需對調研地區的文化背景、地理環境等做足功課,這與我們黨開展工作前充分調研、了解實際情況的理念一脈相承。在田野調查過程中,人身安全是重中之重。面對陌生的田野環境,她分享了通過主動參與當地生活、細心觀察日常細節,逐步融入與調查對象建立信任關系,從而獲取豐富的一手資料,展現出“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方法,為民族學田野調查注入黨建精神內核。

趙金寶同志以黔東南等地的田野調查及學位論文完成過程為切入點,深入分享學術研究全流程。他提出,論文選題要扎根田野實際,兼具學術深度與現實意義,這正是踐行了“理論聯系實際”的黨建要求;開展田野調查時,需放下“研究者”的姿態,以謙遜態度向老百姓學習,坦誠面對田野中的種種情況。他引用“當你凝視田野時,田野也在凝視你”,生動詮釋了田野調查中與研究對象的相互關系,強調研究者應保持真誠與敬畏。在論文寫作環節,面對海量的田野資料,他鼓勵大家不要焦慮,勇敢去做,這與黨員同志先輩們在困難面前勇往直前的精神相呼應。

此次分享會現場氛圍熱烈,內容充實、干貨滿滿,在場師生圍繞黨建與學術融合、田野調查技巧等話題積極互動交流。此次學術沙龍不僅促進了黨支部內學術交流,更為民族學專業研究生的學術成長提供了寶貴借鑒,彰顯了民族學博士黨支部將黨建與學術緊密結合,發揮學術引領、經驗傳承方面的積極作用。(責編:羅濤濤,審核:王璐璐,上傳:楊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