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晚7時,第215期澤霖講壇專題講座于民社院八角樓一樓報告廳順利舉行。本次講座邀請到復旦大學顧東輝教授擔任主講人,講座圍繞社會治理、社會組織與社會工作等問題展開。儲慶老師、劉宏宇老師、張麗劍老師、徐莉老師和我院同學參與本次講座。

講座伊始,顧東輝教授以三個問句作為引言開始了本次專題講座。首先,顧教授向大家分析解釋了前兩個問句,并由此得出兩個結論:一是學生要圍繞目標創新思路、多動腦筋、提高綜合素養;二是要全面多角度審視社會現象。隨后顧教授從什么是社會管理、社會管理怎么向社會治理轉型、及社會組織和社會工作三個方面進行介紹。他從社會建設切入主題,介紹了社會管理的任務。講座中,顧教授和同學們分享了校醫院轉院和師生關系融洽的親身經歷,列舉冒充殘疾人乞討等實例,結合自身的經歷講述了看病貴的社會問題,語言詼諧風趣,現場氣氛熱烈,同學們笑聲不斷。
接著,顧教授談到社會管理轉型為社會治理,介紹了社會治理的內涵和要素。他由學生從中學到大學的轉變總結出社會轉型容易出現的問題,并說明了任何發展都伴隨著代價。他指出社會治理與社會管理有一定的共性,同時闡明了黨政主導社會治理的優勢和傳統黨政主導的不足,由此引出需要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這是人類社會的一般規則。
隨后,顧教授解釋了文明城市應該是溫暖的而不只是有溫度,文明城市不僅包括物質文明,也應包括精神文明。一個溫暖的社會一個溫暖的城市應該關注弱勢群體,關注他們的身、心、靈的發展,社會工作就是協助人與外界聯系恢復常態進而能夠靈活互動促進人靈的發展。他強調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應該是恰到好處的,而不是無微不至。他用黛玉葬花,心靈脆弱、生性多疑的例子突出了社會工作的精神內涵和助人自助的重要性。他也指出了社會工作者要結合贊同性事實和經驗性事實,向書本學習、向他人學習、向自己學習,要把社會工作的智慧和精神融會貫通,讓受助人受助到自助最后助人,實現真正的助人自助。
接下來,顧教授帶領大家回到了引言提到的第三個問句,他由答案分析得出結論:我們學習外來文化的同時不能忘記本土智慧,要內外兼顧。這引發了在座師生的思考。接著劉宏宇老師上臺對講座的主要內容進行了梳理和概括,讓同學們對顧教授的講座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緊隨其后的是問答互動環節,顧教授就同學們提出的問題做出了解答,回答了評估是做什么的、評估的結果如何、評估的結果和過程的關系、政治評估、真人評估以及評估研究。同時,他也解釋了社會工作正處于專業化初期,面臨許多發展難題,這更激勵著社會工作的專業人才要把社會工作做好。
最后,劉宏宇老師代表學院再次向顧東輝教授表示衷心的感謝。至此,專題講座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