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8日,中南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澤霖講壇第311期——“民族走廊與中華文明特征的形成——四種文明的融合”在八角樓學術報告廳舉行。本場講座的主講人為云南師范大學社會學首席教授、中山大學移民與族群研究中心首席專家周大鳴教授,講座由田敏教授主持。
在講座中,周大鳴教授從中國的地理地貌、歷史文獻、考古資料以及前輩學者的研究基礎上創新性地提出“沿海民族走廊”這一學術概念,認為通過對沿海民族走廊族群和區域文化的研究可以理解中央王朝大一統的形成過程,理解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歷史源流,探索流域文化與海洋文化的關聯,重新整合海外中國與世界的研究。
周大鳴教授認為沿海民族走廊海洋與陸地的雙重特點反映了中華文明具有陸地與海洋雙重性格,中華民族的形成是由山地文明、草原文明、農業文明和海洋文明四種文明互動構成,這四種文明的交融共生是構成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關鍵所在。隨后,周大鳴教授依次對山地文明、草原文明、農業文明、海洋文明的特點及影響作了詳細的介紹,并分析山地文明與草原文明、山地文明與農業文明之間是如何互動的,認為山地、草原和平原地區之間的貿易往來、文化交流,促進各種文明之間的交融與融合。
講座結束后,周大鳴老師與現場師生進行了答疑互動,對同學提出關于沿海民族走廊的相關研究問題作了耐心細致的解答。
(責編:王瑩;審核:方長明;上傳:袁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