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下午,興山縣政協黨組書記、主席王克品率隊到我院開展調研,圍繞打造昭君文化品牌以及展開校地合作進行座談交流。興山縣人民政府、縣委統戰部、民宗局負責人,學院班子成員、內設機構負責人和相關老師參加。院黨委書記錢文彬主持會議。
院長陳祥軍首先致歡迎辭,介紹了學院的整體情況。他指出,學院依托民族學學科優勢,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民族文化等研究領域形成了鮮明特色,尤其在湖北省內的學術探索與社會應用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他表示,期待以此次調研為契機,進一步深化校地合作,推動理論研究與地方實踐的深度融合。

興山縣人民政府副縣長王新艷詳細介紹了該縣以昭君文化為依托,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的工作進展情況,并提出了四點校地合作方向。她指出,興山縣作為昭君的故鄉,始終將昭君文化視為促進民族團結的重要精神紐帶,希望學院能夠支持并協助推廣昭君文化,共同講好昭君文化故事。
座談會上,觀看了由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學習實踐宣講團黨支部制作拍攝的微視頻黨課。院黨委副書記王璐璐詳細介紹了宣講團近年來開展的一系列特色活動。她表示,宣講團將民族團結進步故事轉化為生動的教育素材,有效推動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廣泛傳播,活動獲新華社、光明日報、人民網等媒體報道。未來,期待與興山縣展開更長遠的合作,共同開展實踐育人活動。
中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與文化遺產團隊核心成員、美術學院視覺傳達和媒體設計系主任莫彥峰老師分享了團隊服務地方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的實踐成果。他介紹,團隊依托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中華民族共同體學院和美術學院專業優勢,通過“學術+藝術”的雙輪驅動,積極協助地方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宣傳教育工作。
座談會最后,雙方圍繞“昭君文化的理論研究”“王昭君紀念館的升級改造”“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共同舉辦昭君出塞”系列活動等主題進行了深入交流。

此次活動不僅搭建了校地深度合作的新平臺,更以昭君文化為橋梁,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注入了新的實踐內涵。雙方表示,將攜手共進,共同促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發展。(責編:袁磊,審核:王璐璐,上傳:楊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