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類學論壇是旨在促進中國人類學界年輕學者相互交流的學術平臺。首屆青年人類學論壇在北京大學舉辦,此后又陸續在中山大學、云南大學、西南大學、中央民族大學、蘭州大學、南京大學等高校舉辦了八屆,已初步創建起青年學者間良好的互動機制。自2010年至今八屆論壇的舉辦中,青年學人在成長,論壇影響在擴大、互動機制在健全、共同體意識在增強、新的共識在達成、新的議題在探索。如今青年人類學論壇已成為一種象征——跨界交流、碰撞與共同提升的學術平臺,所以在學術研究領域青年人類學論壇已無關乎年齡,跨界的交流是未來青年人類學得以持續與創新的引擎。
為了深入探討行動人類學的跨界應用,中南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民族學博物館)聯合華東師范大學人類學所、廈門大學社會與人類學院、蘭州大學哲學社會學院等科研院所平臺,將于 2023年 11 月 24~26 日舉辦第九屆青年人類學論壇。我們期待學界青年才俊積極參與。
論壇相關信息如下。
一、論壇主題
行動的人類學:社會參與、文化動力與人類學的跨界應用
在當下紛繁復雜、多種價值主張分立爭競,人類處境布滿危機、各類行動主體自行其是的世界中,人類學當何去何從。或許,跨界與行動的人類學可以作為回答:拒絕內耗,篤行致遠,堅持人類學價值立場,在行動和應用中確立自我,呈現人類學研究在當今社會的價值、建立人類學與人類命運整體之間的聯系。已舉辦的八屆論壇主題從人類學學術共同體、青年學者互動機制的建構,到人類學學科基本問題、學理脈絡的反思,再深入到新時代與新世界、新趨勢和新使命等實踐命題的探討。由淺入深、由表及里,我們的論壇逐漸從書齋走向田野,我們的青年人類學者逐漸肩負使命和擔當,我們的中國人類學也在發揮學科優勢,用社會參與、文化動力與跨界應用,來助力人類的美好生活。
二、時間地點
2023年11月24-26日
中南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民族學博物館)
三、論壇議題
本次論壇采取兩種方式確定議題:
(一)召集議題。議題召集人可按自己擬定的主題邀請成員,議題需報請會議組委會討論通過。
(二)自選主題。如果沒有參與議題的召集,可自己單獨投稿,由大會組委會選擇通過后,由大會指定參與相關分論壇。
分論壇參考議題:
1.經典人類學理論的實踐與應用;
2.遺產研究與社會發展;
3.人與物的跨界流動;
4.日常生活的宗教圖景;
5.人類學與民族國家建構;
6.族群關系與身份政治;
7.人類學邊疆研究與實踐
8.人類學的生態研究與環境保護
9.醫學人文與全球健康
10.海外民族志與世界社會研究
11.其他議題
四、論文要求
參會論文為未公開發表過的論文。
會議注重論文的質量。論文需經過組委會討論入選后,方能參會。
五、參會人數
本次會議人數上限為50人。
六、會議費用
本次會議將提供正式參會者會議期間的住宿和餐飲。差旅費用自理。
七、參會要求
有意召集議題者請將議題與分論壇的各篇論文題目,摘要(500字),以及各位發言人信息(姓名、性別、出生年份、所在單位和主要研究方向)于2023年10月5日前發送至信箱qnrlx2023@163.com 。
有意單獨參會者請將個人信息以及論文題目、摘要(500字)于2023年10月5日前發送至郵箱qnrlx2023@163.com 。
會務組將邀請相關學者對議題和論文摘要進行初步篩選、反饋入選結果。
確定參會的人員,請于2023年10月30日前將論文完整稿(字數不低于8000字)發送至郵箱qnrlx2023@163.com 。論文首頁需注明個人基本信息。此后,會務組將根據論文主題發送至相關學者進行匿名評議,以最終確定在分論壇做報告的論文,以及具體的分論壇議程。參會論文將提前在分論壇與會者內部分享,以供提前閱讀批評。屆時,會議將為每位報告者提供充分的發言和討論時間。會議邀請函電子版將根據與會代表的需要發送。
八、聯系方式
召集人:陳祥軍 黃劍波 龔浩群 楊渝東 劉宏濤 張青仁
聯系人:方長明 龔喬
聯系郵箱:qnrlx2023@163.com
主辦方
中南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民族學博物館)
協辦方
華東師范大學人類學所
廈門大學社會與人類學院
蘭州大學哲學社會學院
南京大學社會學系社會文化人類學研究所
第九屆青年人類學論壇籌備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