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敏,湖南省龍山縣人,歷史學博士。中南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教授(二級),博士生導師,中南民族大學國家四部委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研究員、學術委員。歷任中南民族大學學報編輯部主任、常務副主編,研究生處處長,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院長、民族博物館館長。
現兼任第八屆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民族學學科組秘書長,教育部民族學類本科教指委委員,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四川大學國家四部委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學術委員,湖北省統戰理論研究創新聯盟特邀研究員;中國民族學學會副會長,中國西南民族研究學會學科建設委員會主任,湖北省社會學學會副會長、湖北省民族學會副會長。
曾任湖北省學位委員會委員,湖北省學位管理與研究生教育協會副會長。曾在美國哈佛大學、杜克大學、俄羅斯圣彼得堡大學、新西蘭坎特伯雷大學等開展多次國際學術交流。
主要研究中國民族歷史與文化、民族社會學、文化人類學。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重點項目、一般項目多項,省部級課題十余項。主要成果有《土家族土司興亡史》、《土家族簡史》、《武陵酉水畢茲卡》、《苗族瑤族與長江文化》、《荊楚民族》、《鄂西民族地區發展史》、《少數民族農民工參與新農村建設的實踐》等著作10余部,近2年最新成果有《連南瑤族自治縣八排古村落民族志》(上、下)、《開發利用我國各民族文化符號促進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的實踐與經驗》、《中國傳統村落調查·湖南龍山卷》。在《民族研究》、《東南文化》、《思想戰線》、《廣西民族研究》、《貴州民族研究》、《中南民族大學學報》、《西南民族大學學報》、《廣西民族大學學報》、《云南民族大學學報》等學術期刊發表學術論文80余篇,其中代表性論文有:“廩君為巴人始祖質疑”(《民族研究》),“武王伐紂實得巴蜀之師辨證”(《民族研究》),“論思州田氏與元明思州宣慰司”(《民族研究》),“旅游儀式論質疑”(《思想戰線》),“論族群不能取代民族”(《中南民族大學學報》),“從歷史記憶到當代展演:唐崖土司田氏夫人遺產及其開發中的國家認同”(《貴州民族研究》),“論民族關鍵符號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以南寧市三月三民歌節為例”(《云南民族大學學報》)等。
在《人民日報內參》、《中國民族報》、《中國政協報》等報刊發表理論文章多篇。主編《中國傳統村落調查·湖南湘西卷》(8卷)、《民族旅游與文化中國》、《李亦園與中國人類學》、《民族社會學研究》、《南方民族研究論叢》、《中南民族大學民族學文庫》(15卷)等十余種。多篇論文在《人大復印資料》、《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中國民族報》、《人民網》、《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民族宗教網》等轉載,獲省部級成果獎多項。
主持獲批民族學本科國家一流專業建設項目(2019),主持湖北省本科綜合改革項目(2014),主持《民族理論與民族政策》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平臺(2014)。獲教育部教學成果三等獎(第十五屆多媒體課件大賽,2015),國家民委教學成果二等獎等。多次獲評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優秀指導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