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劉占勇
職稱:講師
通訊地址:中南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
一、學習和工作經歷
(一)學習經歷
1.2010.09—2013.06: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哲學院 社會學專業 獲法學碩士學位;
2.2016.09—2021.06:中南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 民族學專業 獲法學博士學位。
(二)工作經歷
1.2013.07—2024.07:中南民族大學科學研究發展院 社科項目科科長;
2.2024.07—至今:中南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 講師 碩士生導師
二、科研及成果
(一)主要研究方向
民族互嵌社區結構和社會環境建設、城市民族事務治理、社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二)主持科研項目
序號 |
主持人 |
項目名稱 |
項目類別 |
立項編號 |
立項日期 |
完成情況 |
1 |
劉占勇 |
武陵山片區易地扶貧搬遷的多民族互嵌社區調查研究 |
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 |
20CMZ023 |
2020-09-15 |
結項 (良好) |
2 |
劉占勇 |
實踐與反思:精準扶貧參與主體間認同研究——以鄂西L村為個案 |
湖北省社科基金項目 |
2021032 |
2021-12-23 |
結項 |
3 |
劉占勇 |
結構性視角下易地扶貧搬遷多民族互嵌社區建設研究——基于對武陵山片區6個社區的調查 |
湖北省社科基金項目 |
BSY23047 |
2023-12-31 |
結項 |
4 |
劉占勇 |
伊斯蘭合作組織發展及其與我國關系研究 |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項目 |
CSPT23024 |
2023-04-20 |
結項 |
5 |
劉占勇 |
高校參與精準扶貧工作的模式與實踐路徑研究 |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項目 |
CSY18037 |
2017-12-25 |
結項 |
6 |
劉占勇 |
駐村第一書記嵌入農村社會治理研究——基于對鄂西L村扶貧治理的反思 |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項目 |
CSY22028 |
2022-03-24 |
結項 |
7 |
劉占勇 |
多民族互嵌社區建設現狀及其評價研究 |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項目 |
CSZ24011 |
2024-04-11 |
在研 |
(三)代表性科研論文
序號 |
作者 |
論文名稱 |
發表刊物 |
發表時間 |
1 |
劉占勇 |
論民族互嵌社區建設理論的結構性特征與內涵 |
湖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
2024(03) |
2 |
劉占勇 |
論民族互嵌社區建設理論的結構性特征與內涵 |
人大報刊復印資料《民族問題研究》全文轉載 |
2024(08) |
3 |
劉占勇等 |
準確把握民族互嵌的內涵 推動民族互嵌社區結構建設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2024.01.08 |
4 |
劉占勇 |
高校參與鄉村振興戰略的三個關鍵環節 |
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
2023(08) |
5 |
劉占勇 |
重塑“團結”:易地扶貧搬遷社區治理的理論與路徑研究 |
湖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
2022(04) |
6 |
劉占勇 |
散雜居地區民族關系的理想類型:機制與系統——基于“共生互補”理論的認知和探究 |
西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
2017(03) |
7 |
劉占勇 |
“共享發展”的社會學研究 |
理論與現代化 |
2017(05) |
8 |
劉占勇 |
繼承、創新與意義:精準扶貧思想的反思與再釋 |
江漢學術 |
2022(02) |
9 |
劉占勇 |
民族文化進校園實踐路徑及系統性分析——基于對湖北省“十佳示范學校”的研究 |
民族論壇 |
2017(06) |
10 |
劉占勇 |
精準扶貧“協同創新”的依托平臺及工作思路研究——基于“社會互構論”視角 |
江漢學術 |
2017(04) |
11 |
劉占勇 |
精準扶貧思想內涵特征及對扶貧實踐的啟示 |
江漢學術 |
2016(04) |
12 |
第二作者 |
伊斯蘭教中國化進程及其理論反思 |
中國宗教 |
2019(07) |
13 |
第二作者 |
中國民族學人類學本土化、國際化的困境與方向 |
民族學刊 |
2019(03) |
(四)資政報告
3篇資政報告獲省部級單位采納。
(五)科研獎項
參與第十三屆湖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排序第二。
三、其他榮譽
2015年,被評為湖北省“三萬”扶貧活動先進個人;
2016年,博士論文獲校級“優秀”等次;
2022年,被評為學校五四青年(教工)先鋒;
2018年、2022年,兩次獲得部門年終考評“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