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挖掘文物背后的歷史價值、藝術內涵與科技成就,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化學院文化建設,提升學生文化素養與語言表達能力,同時招募湖北省博物館舉辦的“融在楚天——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文物展”志愿講解員,5月11日晚,學院于八角樓舉辦“文脈薪傳·匠心筑夢”文物講解大賽,本次比賽邀請學院黨委副書記王璐璐、民族學博物館副館長林毅紅、學工辦副主任袁磊和2021級輔導員張舒擔任評委。


參賽選手們以飽滿的熱情和專業的視角,將湖北地區珍貴文物轉化為鮮活的歷史教材。從青銅器的鑄造技藝到漆器紋飾中的多元文化符號,從簡牘文書中的民族交往實錄到古代建筑中的科技智慧,選手們通過生動的語言和豐富的多媒體展示,揭示了文物背后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深刻內涵,讓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更加可知可感。

比賽最后,林毅紅從專業角度進行點評,充分肯定參賽選手綜合素養,并強調講解藝術需聚焦三大維度:精準凝練的內容選題、張弛有度的表達技巧、聲情并茂的呈現方式,既要體現學術規范,更需通過標準普通話與情感張力拉近觀眾與文物的距離。王璐璐在總結講話中表示,衷心感謝湖北省博物館對學校的重視與支持,為同學們提供了一個難得的實踐平臺和自我鍛煉的寶貴機會。她勉勵同學們以本次賽事為新起點,保持積極進取的精神狀態,不斷夯實專業基礎、提升綜合素質,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中持續深耕、久久為功,讓文化遺產在新時代煥發出更加絢麗的光彩。

經綜合評審,大賽最終評選出一等獎4名、二等獎6名、三等獎8名及優秀獎若干。此次活動不僅是學院推進“大思政課”建設的有力抓手,更是加強學生專業實踐、服務社會能力和民族團結意識培養的重要載體。通過以講促學、以賽促練,激發青年學生深入了解中華文明、主動傳播中華文化的責任感與使命感,在實踐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匯聚起新時代青年奮進力量。(責編:王瑩,審核:王璐璐,上傳:楊科)